西安市規劃局的領導信息
惠西魯城鄉規劃編制中心主任:局黨委書記、局長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職責:主持市規劃局全面工作城鄉規劃編制中心主任,負責協調市規劃局各領導同志工作。
分管:市規劃院
叢遠飛: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機關黨委書記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組織人事勞資、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機關黨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干部教育培訓、目標考核、離退休人員管理等工作;負責臨潼區、閻良區范圍內城鄉規劃編制中心主任的用地、建審、規劃管理、違法建設查處工作;負責局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審批辦、局四城聯創、容積率專項治理及規劃許可評估工作。
分管:組織人事處、監察室、機關黨委、臨潼分局、閻良分局、局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審批辦、局四城聯創辦
聯系:西安臨潼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規劃管理部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規劃分局
王學超: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機關政務及行政事務日常工作、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管理、城中村(棚戶區)改造規劃管理等工作;負責長安區范圍內的用地、建設、規劃管理、違法建設查處工作;牽頭組織保障性住房相關協調工作。
分管:辦公室、市政處、城中村(棚戶區)改造辦公室規劃管理處、長安分局
聯系: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規劃分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規劃分局
陳琦: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兼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副主任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城市勘察測繪行業管理、區域歷史文化特區規劃管理等工作;負責新城區、未央區范圍內的建審、規劃管理、違法建設查處工作;牽頭組織重點地段城市設計、建設方案的審查工作;協調做好曲江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辦公室相關工作。
分管:建審處、新城分局、未央分局
聯系: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分局、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規劃分局、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分局
肖青利: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城鄉規劃法制宣傳教育和建設、行政訴訟和復議、城鄉規劃督察、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管理、勘察測繪成果應用及管理;負責局駐信訪接待中心工作;協助王楨同志做好用地處工作;協助叢遠飛同志做好容積率專項治理及規劃許可評估工作。
分管:政策法規處、局駐市信訪接待中心、市勘測院
聯系: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分局、住建部及省廳督查員
席保軍:總規劃師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城市景觀、城市雕塑的規劃管理、全市村鎮規劃管理和城鎮建設等工作;負責統籌全局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設計單位資質管理、規劃設計方案招標管理等工作;負責市規委會、市雕委會日常管理工作;協助王楨同志做好總工辦工作。
分管:景觀環境規劃處、村鎮處、信息中心
聯系:國際港務區規劃分局、市轄縣建設局
王楨:巡視員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城鄉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工作、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及綜合協調工作;負責中國名城委西北片區聯絡處及行業學會、協會相關工作。
分管:總工辦、用地處
聯系:省、市各相關協會、學會
陳道麟:副巡視員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蓮湖區、雁塔區范圍內的建審、規劃管理、違法建設查處工作;負責小寨地區綜合改造規劃協調工作;牽頭組織協調國家、省、市重點建設項目規劃服務和申遺等工作。
分管:蓮湖分局、雁塔分局、規劃展覽館
聯系:曲江新區規劃分局、大興新區和土門地區規劃管理部門
孫震海:副巡視員
職責:協助局長負責全市違法建設查處及綜合協調等工作;負責碑林區、灞橋區范圍內建審、規劃管理、違法建設查處工作;負責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西安創建活動、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安全生產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分管:規劃監察隊、碑林分局、灞橋分局
聯系:浐灞生態區規劃局、紡織城綜合發展辦公室規劃管理部門
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亮點解讀
上海城市2040年總體規劃亮點解讀
據上海政府網22日消息,“開門做規劃”,在全過程公眾參與中,“以人民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以下簡稱“上海2040”)于8月22日面世。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上海城市2040年總體規劃亮點解讀,歡迎大家分享。
昨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莊少勤介紹了“上海2040”草案主要內容。其中提出上海將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為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態之城,并對人口、建設用地等指標進行進一步約束。規劃提出,堅守土地、人口、環境和安全四大底線。此前上海提出到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以內,此次規劃進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
另外,上海的發展將與周邊區域實現融合發展。根據規劃草案,未來將構建上海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
1、到204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上海2040”提到,上海將以成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城市為目標,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睿智發展的轉型路徑。探索超大城市“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的創新發展模式。
規劃將嚴格落實中央嚴控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至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至2040年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2、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內
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全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
一是優化用地結構,確保生態用地(含綠化廣場用地)占市域陸域面積比例在60%以上,增加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的比例,堅持農村居民點用地優化與拆并并重,積極推進存量用地二次開發和低效工業用地減量。
二是實現廣域空間統籌,注重陸海統籌開發,積極開發低空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構建陸海空開放型國土開發格局。
三是促進空間復合利用,探索商業、辦公、居住、公共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等用地的復合開發,推進軌道交通場站的綜合開發利用。
3、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條軌交線路直接服務
規劃提出,要完善“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強化城市副中心功能。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2個核心鎮中心。規劃還提到,至2040年,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提高中心城軌道交通服務水平,加密中心城北部、東部地區的軌道交通網絡,在中環附近形成城市軌道環線,增強沿黃浦江等主要客運走廊的服務功能,確保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條軌道交通線路直接服務。
至204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重的50%以上,綠色交通出行比重達到85%,軌道交通站點600米面積覆蓋率達到60%以上。
4、與江浙打造90分鐘都市圈
來上海將構建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的飛機場和火車站基礎上,上海還將再新建一座機場和一個火車站。建成后,新建的上海東站將和已有的上海浦東機場一起成為繼虹橋樞紐外上海的的第二個交通樞紐。
通過15分鐘步行解決市民基本生活
“上海2040”指出,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和廣場,5分鐘步行可達率90%;包括社區公園、小廣場、街角綠地等,實現人均4平方米的規劃目標; 生活性平均出行距離控制在2.5公里以內; 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100%。
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一是通過15分鐘的步行距離,就能夠解決市民在社區里基本生活,乃至工作、休閑、學習等需求。二是傳統社區以生活為主,面向未來的社區把工作、休閑包括學習、創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意味著土地利用方式也要相應的轉變,是一個復合社區。三是未來這座城市人口結構或者說城市功能會發生改變,這個社區也是一個不斷成長或者說有機更新的社區。四是社區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社區,不是封閉的`,空間是按照上海已有的優勢,構建一個小的公共空間,不僅服務社區居民也對市民開放,這樣使社區成為改善城市生活,提升這個城市競爭力的基本載體。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指出:“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是這次規劃的亮點,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可以說是城市的細胞,城市生活方式的改變乃至于城市發展方式的改變,都可以從這里開始。在互聯網背景下,社區作用不光是生活場景,也可以作為工作場所,這次規劃當中從改變社區開始對外來城市持續發展產生新的動力。”
5、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
在“上海2040”中,提出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全市碳排放總量與人均碳排放于2025年達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減少15%左右。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水系連通性,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提高城市防汛除澇能力; 增強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極端氣候影響。
按照“上海2040”的規劃,未來上海將顯著改善環境質量。力爭2040年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高度聚焦水環境改善,2030年前實現水功能區全面達標。
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
規劃提出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復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態空間格局上,郊區以10片生態保育區和9條生態廊道等生態戰略保障空間為基底,推進生態林屏障建設,保護濱江沿海生態岸線和灘涂,推進國家公園以及郊野公園建設;中心城周邊地區以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和16條生態間隔帶為錨固,防止主城區進一步蔓延; 中心城內加快實施10片楔形綠地,結合重要轉型地區新增若干100公頃以上大型公園,加強13條濱河綠帶建設。
據悉,本次規劃將形成“1+3+1”的規劃成果,其中“1”是城市總體規劃報告,“3”是報告附件,包括專項規劃大綱、分區規劃指引和行動規劃大綱;同時,在“1+3”的基礎上精簡提煉形成了1份規劃文本圖集。按照《城鄉規劃法》、《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要求,此次公示內容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報告和規劃文本圖集全文,公示時間為一個月,從8月22日到9月21日。
;
舟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領導分工
繆和平 黨委書記、主任、局長。主持委(局)全面工作。
郁茂林 黨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協助書記、主任負責黨的建設、行政事務、組織人事、宣傳教育、紀檢監察、群團、人武等工作。主持紀工委工作,分管辦公室、組織人事處、監察室、工委、團委、婦委會、人武部、舟山建設技術學校。
李天富 黨委委員、副主任、市規劃局局長。主持市規劃局全面工作。
余淳舟 黨委委員、副主任。協助書記、主任負責城鎮住房保障、住房制度改革、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市場、市政設施維護、園林綠化和園林城市創建等工作。分管城市建設處(市路燈管理辦公室)、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市市政園林管理局。
項存平 總規劃師。協助主任分管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負責小干島商務區、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海洋學院遷建項目和海洋產業功能區、港口物流功能區、休閑旅游功能區等區塊規劃、設計工作。聯系市規劃局,分管市城市展示館。
賀存康 總工程師、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協助主任負責建筑節能、勘察設計、建設科技等工作。主持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全面工作,分管建筑節能與科技設計處。
陶海軍 黨委委員、副主任。協助書記、主任負責城市建設、新城建設等工作。分管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總公司(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管理辦公室)、市臨城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市新城建設開發服務中心),聯系城市建設處。
胡云龍 黨委委員、副局長。協助書記、主任負責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工程造價管理等工作,負責舟山本島南部沿海景觀大通道工程。分管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
胡雄偉 黨委委員、副局長。協助書記、主任、局長負責政策法規、執法監督、行政審批和房屋征收管理等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綜合稽查處)、行政審批處、住建委駐市審批辦證服務中心窗口、市房屋征收管理辦公室。
黃圣亞 黨委委員、總經濟師。協助書記、主任負責建設計劃財務、統計、內審和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分管計劃財務處、國資辦(國資公司),聯系市審計局新城分局。
林偉國 黨委委員、副主任。協助書記、主任負責建筑業管理、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城建檔案管理、信訪等工作,負責建筑科技大樓建設項目。分管信訪辦、建筑業管理處、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市建筑安全監督站、市城建檔案館(市城建檔案管理處)。
羅岱生 黨委委員、副主任、副局長。受局長委托,主持城管執法局日常事務工作。協助書記、主任、局長負責城市管理、環境衛生、城管執法和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負責環衛服務中心大樓建設項目。分管城市管理處(市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市環衛處。
成衛定 副局長。協助局長負責城管執法等工作,負責田螺峙委屬危舊房改造工程。分管新城城管執法分局、市城管執法支隊。
董志齊 副調研員。協助主任負責市建筑業行業協會、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和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及相關培訓工作。
姚海君 副調研員。協助主任(局長)負責測繪與地理信息有關工作。
李永銀 副調研員。協助副書記負責機關黨建工作。
葉柏春 副調研員。下派到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工作。
王亞素 副處級紀檢員。協助紀工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的領導信息
黃 艷
女,碩士研究生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負責委政務、行政管理工作。
王英杰
男,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北京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委黨組工作;負責領導班子、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負責機構編制管理工作;負責人事管理和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委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分管人事處、機關黨委、老干部處、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
邱 躍
男,中共黨員,大學普通班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委員(正局級)。負責組織詳細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的編制、調整和報審工作。分管詳細規劃處。
聯系北京城市規劃學會。
周忠秀
男,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畢業,高級政工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兼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直屬機關工會主席。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協助做好黨群工作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分管監察處,具體負責機關黨委的日常工作。
周楠森
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組織或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編制和研究工作;負責市政、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管理工作。分管基礎設施一處、基礎設施二處。
聯系北京城市科學研究會、北京市醫院污水污物處理技術協會。
劉玉民
男,中共黨員,在職博士研究生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的具體協調工作;負責建設用地規劃審批管理工作;負責東、西城區建設項目規劃審批管理工作;協助做好東、西城區重大基礎設施相關工作。分管首規委辦秘書處、建設用地管理處、建設工程管理二處。
聯系北京市女建筑師協會。
王 飛
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組織或參與城鄉規劃建設宏觀問題的研究工作;負責組織總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的編制、調整和報審工作。分管研究室、總體規劃處。
王 瑋
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東、西城區外建設項目規劃審批管理工作;與周楠森同志一起負責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用地綜合利用及一體化設計工作,協助做好東、西城區外重大基礎設施相關工作;負責規劃監督和執法監察工作。分管建設工程管理一處、市規劃監察執法大隊。
施衛良
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總規劃師兼市規劃院院長。負責組織規劃編制工作。分管市規劃院。
曹躍進
男,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委員。負責法制建設工作;負責規劃管理綜合業務工作;負責機關、委屬單位的財務、審計工作;負責城建檔案管理和標準化管理工作;負責規劃展覽工作。分管法制處、綜合業務處、財務處、市城建檔案館、市城鄉規劃標準化辦公室、市規劃展覽館(市規劃展覽中心)、市規劃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市城建技術交流中心。
聯系北京工程建筑標準化協會。
葉大華
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管理學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委員兼市勘察設計與測繪管理辦公室主任。負責機關、委屬單位和分局的行政辦公、保密、保衛工作;負責科技、信息化管理和對外交流工作;負責勘察設計與測繪管理工作;負責城市雕塑建設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后勤服務工作。分管辦公室、保衛處、科技信息處、市勘察設計與測繪管理辦公室、市測繪院、市規劃信息中心、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公室。
聯系北京工程勘察設計協會。
評論已關閉!